陈金陵:北京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赴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参访侧记

           

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花塘,一个红色的名字,一个新四军铁军精神传承的地方。

黄花塘,江苏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广场及新四军文化园建筑群屹立在这里。

 

 

80年前的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中共华中局移驻这里,直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两年8个月时间,正是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末期并向反攻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新四军暨华中局领导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罗炳辉,以及曾山、赖传珠等,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七个师、一个独立旅、浙东纵队数十万新四军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日寇伪军激烈战斗,决胜千里,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80年后的2023年8月23日,他们的后代-北京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刚刚圆满完成《霜重色愈浓—陈毅元帅诗词诵读演唱会》便来到这里,考察父辈们当年的战斗英绩,学习父辈们光荣传统,传承父辈们的铁军精神。

走在6000平米的纪念馆广场,骄阳下猎猎红旗引导着合唱团员们走过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巨石,走过建筑群墙上镌刻着的蓝色“N4A”新四军标志,走向纪念馆大厅,迎面长方形巨幅屏风上题刻着江泽民题写的“铁的新四军”,他的养父江上青烈士曾战斗在淮北抗日根据地。

卞龙馆长亲自为大家讲解了纪念馆建立、发展、形成规模乃至取得今天成绩的过程。1982年在原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室的基础上,开始筹建纪念馆,现有数千幅图片资料,革命文物200余件。2023年初又建成了“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新四军文化艺术馆)”,逐步形成比较系统展示新四军军史的现代化纪念建筑群。卞龙馆长从建馆初始就把自己对新四军前辈的崇敬之情和满腔心血,全部投入到建馆护馆之中,20多年过去,依然是那份崇敬,依然是那份追求,依然是那份热情,不忘初心,履行使命,成为“红色记忆的追梦人”。

纪念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新四军诞生的背景、前期发展以及重建军部的过程;第二部分展出了军部为什么移驻黄花塘,主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势和战略转移的经过;第三部分表现了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摩擦斗争中,新四军一面武装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第四部分是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开展了整风、大生产、整训三大运动,加强根据地建设。军事方面取得对日伪军军部反攻的胜利,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奠定地方坚实基础。

卞龙馆长没有像一般纪念馆讲解员那样按部就班讲解,而是抓住重点,让团员们更加详尽地了解父辈们曾经的英勇战绩。他如数家珍地讲述新四军七个师以及浙东纵队、独立旅的故事,每讲到一个师时,都会说“这个师了不起啊”,随后,和团员们互动起这个师的战斗故事和建制特点,追忆铁军的峥嵘岁月。一个个为新四军后辈们耳熟能详的新四军指战员名字,一个个曾听父辈讲过的战斗故事,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新四军浴血奋战的照片,一下子把团员们拉近那段光辉的军史。

团员们兴奋地和卞龙馆长讨论着父辈们战斗的细节,问询自己还不了解的军史部分,仔细观看图片资料展示出的一个个鲜活英雄战例。我军首位舍身堵敌人枪眼的徐佳标,军械专家吴运铎,挖掘“茉莉花”民歌的小战士何仿,数不尽的新四军前辈,数不尽的民族英雄!团员们纷纷邀请卞龙馆长一起,在自己父辈战斗图片资料前合影留念,并骄傲地伸出大拇指为父辈们点赞。

新四军老军长陈毅之子陈昊苏8月21日特作四言诗《回黄花塘》:“八十一岁,占地重游。庄严军部,千里同仇。驱除日寇,铁血春秋。率先反攻,妙算奇谋。军民一体,党政兼优。将士英慨,胜利风流。民族复兴,不懈追求。红色热土,创业从头。文明富裕,巨浪飞舟。龙虾盛宴,誉满九州。特色中华,更上层楼。四方来贺,万众歌讴。”

在新建成不久的“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团员们被一面面满墙书柜中陈列着的数万册描写新四军人物、战斗故事、军史的书籍震撼了,一些团员们还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图书资料。在图书墙边,团员们拉起“北京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的红色横幅,请卞龙馆长坐在中间,六下这段难忘的考察记忆。在庄严的“入党誓词”画屏前,敬仰新四军前辈的热血在胸中沸腾,传承新四军前辈精神的决心激情澎湃,团员们情不自禁共同高唱《新四军军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歌声回荡在新四军文化艺术馆,回荡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回荡在盱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陈金陵,2023年8月25日,黄花塘

作者简介:中国环境报社社长助理。现北京新四军研究会《铁流》丛书编委。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本文由 澳门法治报 作者:陈龙狮 发表,其版权均为 澳门法治报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澳门法治报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