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的英雄谱和支前事迹汇总

编者按: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部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防御作战。这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

今天,在塔山阻击战75周年的日子里,我网特将塔山阻击战的英雄谱和支前事迹汇总如下,请广大读者研究、收藏!编者陈龙狮

 

一、塔山阻击战的英雄谱

1、独胆英雄刘殿哲

刘殿哲   1924年出生于谢屯镇(今瓦房店市境内)沙山村。1947年参军,任四纵队十师三十团二营五连三排机枪班弹药手。1948年10月塔山阻击战中牺牲,战后被授予“独胆英雄”称号,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8年2月,部队北上,刘殿哲在行军中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行李,荣立行军艰苦功1次。9月29日,解放兴城的攻坚战开始,他所在部队担负攻城任务。由于兴城城楼上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冲锋部队受阻。他见此情境,迅速架起机枪向敌人狠狠射击,将敌人的火力压了下去,扫除了冲锋部队的障碍。然而,他却遭到敌人的炮击,头部、两肢受伤,鲜血浸透衣衫。副指导员见他负伤,命令他退下火线,但他仍坚持战斗,表现了革命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次战斗,他荣立小功2次。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打响,刘殿哲所在部队参加这次作战。刘殿哲得知消息,带伤归队,坚决要求参加战斗,并向连队党支部表示“接受战斗考验,争取火线入党”。连队党支部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担任机枪手,随同三排坚守塔山前桥头阵地。次日拂晓,敌人一个营发起猛烈的冲锋,他甩开棉衣,用机枪一边向敌人扫射,一边高呼口号,鼓舞战友们奋起杀敌。在他们的顽强阻击下,阵地前敌人尸体成堆。由于凶狠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猛烈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战友大部分都牺牲了,他和剩下的5名战友仍然坚持战斗。子弹打光了,他与战友马海新冲出阵地,用手榴弹将地堡上的敌人消灭,从而牢牢地守住了阵地。敌人又疯狂地进行反扑,他在身上3处负伤的情况下,草草包扎伤口,端起机枪继续向敌人扫射,不幸再次中弹,英勇牺牲,时年24岁。

战斗结束后,授予刘殿哲“独胆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嗣后多年,凡召开全团指战员大会,主席台都空着一席留给刘殿哲。20年后,他所在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忆塔山阻击战》一文中,记述了他的英雄事迹。

2、英勇善战鲍仁川

鲍仁川  1912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1941年春入伍,1942年入党。先后荣立大功9次,荣获奖章6枚。他作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1营副营长,1948年10月参加了塔山阻击战,荣获“毛泽东奖章”。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1941年春鲍仁川参军了,在连队教育和老战士的帮助下,鲍仁川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快,较快成了一个好战士。1942,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鲍仁川不但善于攻坚,也能坚守。1948年10月塔山阻击战取得胜利,其中就有他的重要贡献。塔山阻击战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进行的。守备在塔山堡正面前沿的东北野战军4纵队12师34团1营,工事薄弱,地势低下,距敌方仅300米,完全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但前沿阵地的指战员抱着寸土不丢,死守塔山的信念,多次击退进攻之敌。当时的1营副营长鲍仁川,负责指挥最前沿的1连。他指着阵地前沿草房、石墙、院落,鼓励1连战士在塔山堡打出威风来。经过4个月大练兵的战士浑身是劲,齐声回答:副营长,你放心,有我们在就有阵地在!在战前的有限时间里,鲍仁川带领1连战士,不眠不休地修整工事,用交通壕把工事连起来。战斗开始了,他响亮地提出“当干部的哪里危急就应该到哪里去!”10月11日敌炮向塔山堡猛轰,房屋倒塌,许多工事被摧毁。敌人像黄蜂似地涌进前沿。1连死守不退,顽强抵抗。但终因伤亡过大,敌人占领了塔山堡村沿3处民房。在东面小山头观察前沿战斗的鲍仁川急红了眼,不顾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火力的封锁,插进堡内,迅速组织1连在巷口零散抵抗的人员和连部通信员、文书等人,向敌人猛冲过去。他带领战士一直把敌人逼过小河,打到敌人阵地前。

战后,鲍仁川荣获“毛泽东奖章”,并荣立一等功。1950年9月,鲍仁川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3、程远茂铁路桥头力挫强敌

程远茂  1919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4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参加塔山阻击战。曾先后荣立战斗大功8次,荣获“毛泽东奖章”。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出席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打响,13日,国民党军对塔山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这天晨,国民党军调集所有炮兵和空军向塔山东西一线防御阵地猛烈轰击。7时,国民党军以主力独95师、8师联合攻击解放军10师28团阵地,独95师283团由大东山北65高地攻解放军铁路5号阵地,敌8师22团由营盘出发沿铁路两侧攻解放军铁路1号阵地。战斗一开始,就比过去3天更激烈,先以飞机、大炮轰击,接着就整团整营冲锋,步步推进。至17时,解放军共击退整团整营8次轮番的集团冲击。战斗中,28团在营、连联络不时中断、大量工事被摧毁的极度艰苦困难情况下,英勇顽强作战,全团伤亡虽大,但始终坚守阵地,寸土不让。战斗最激烈时,5连在铁路1~5号阵地之间,反复反击,与敌人拼刺刀10余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进攻锐气,该连也付出了110人伤亡的代价。解放军10师师长蔡正国请求4纵队炮火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援。

17时30分,敌发起总攻击。沿铁路攻击的敌8师,经激战后被解放军击退。攻打铁路5号阵地的是敌号称“赵子龙师”的独立95师,“奋勇队”端着冲锋枪集团冲击,被解放军打下去之后,又袒胸赤背,身背大刀,端着机枪再次冲上来,某一部接近解放军前沿铁丝网。这里战斗最为激烈。28团1营2连1排在指导员程远茂指挥下,连续击退敌人约4个营兵力的8次冲锋后,只剩下7人,程远茂也被落在身旁的一发炮弹震昏,头顶上原来受伤的伤口还在不断地流血。他不顾伤痛,迅速把阵地人员组织起来,用石头、枪托、刺刀与敌搏斗,坚守阵地,一直到反击部队赶到将敌击退。敌人在阵地上丢下500多具尸体,狼狈溃退。

战后,程远茂荣获“毛泽东奖章”,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出席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4、孤胆英雄卜凤刚舌

卜凤刚  1930年5月出生辽宁安东,1947年9月入伍,1948年12月入党。在塔山阻击战中,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孤身接近敌群喊话,使120多名敌人投降,被誉为“孤胆英雄”,荣立特等功一次,授予“毛泽东奖章”。

1947年9月,卜凤刚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所在的连一直没有战斗任务,不是担任预备队就是驻在后方,或是修桥铺路。他不得不等待着机会,1948年10月终于等来了进入塔山防御阵地的时刻。塔山堡虽然地势较低,但它与敌人之间有一条20米宽的饮马河相隔,便于我发扬火力,也可迟滞敌人的行动,断敌退路。15日,我强大炮火将敌第二梯队打垮,敌独95师334团2连、6连在我前后火力夹击下,被压缩在我阵地前沿,猬集在饮马河北岸一高坎下的开阔地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副营长鲍仁川看到敌人已处于困境,大声问战士们:“有谁能说服他们,叫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有2名同志刚爬出战壕,就不幸中弹牺牲。见此情景,卜凤刚一跃跳出了战壕,机警地钻过敌火力网,时而卧倒,时而大步跃进,终于到达了与敌人靠得最近的一条战壕里。那里坐着2个国民党士兵,卜凤刚用枪口对着他们,大声喊道:“我军优待俘虏!不要替蒋介石卖命,快回到人民中来!”一个士兵扔下了枪,高举着帽子向卜凤刚隐蔽的土坎跑来。但是有一个顽固的家伙在一块大石背后向卜凤刚打冷枪,子弹“嗖”地从卜凤刚耳边擦过。卜凤刚丝毫不顾这些,几个大步跃入靠近敌人的矮墙处,对敌人高呼:“锦州已被我们打下来了,你们投降吧!缴枪不杀,不缴枪我这铁馒头就开花了!”早已失去斗志的国民党军乖乖放下武器,卜凤刚一人俘虏敌营长以下124人,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的奇迹。

卜凤刚荣立特等功,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获得了纵队领导机关授予的“毛泽东奖章”。

5、朱贵

10月10日,白台山阵地在经历一场恶战。国民党军第151师猛攻泉眼沟阵地,36团警卫连因伤亡过大被换下休整,阵地一度丢失,36团又派2个连压上去,夺回了阵地。守卫白台山7号阵地的36团警卫连一排三班,在接连打退敌人的5次冲锋后,只剩下三班副班长朱贵。

这时,国民党军一个整排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向阵地冲来,危急关头,朱贵急中生智,迅速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然后大声喊道:“一、二、三班都隐蔽好,不要打枪,等敌人上来抓活的!”敌人听到喊声慌忙逃跑,朱贵就这样只身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为后续分队增援赢得了时间。

国民党62军军长林伟俦在回忆塔山首战失败时写道:“经过反复冲击,碰得头破血流,伤亡很大,双方相距仅有几十公尺……”但国民党军未能前进一步。我军首战告捷,我军士气大振,而率部坚守塔山的4纵司令员吴克华在这天晚上对部下说:“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

6、刘景山

10月11日拂晓,国民党军又增加了第157师,以4个师采取中央突破、两翼策应的战法,向塔山堡发动猛攻。阙汉骞和林伟俦亲临塔山堡对面鸡笼山高地指挥,并集中炮兵和海军舰炮对塔山、白台山阵地进行全覆盖式炮击。

猛烈炮火再次打破黎明的寂静,塔山堡淹没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国民党军在炮火掩护下发起集团冲锋。我34团一连的战士们,从地堡中钻出,当敌至近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国民党军成片倒下去,一会功夫又上来一拨被同样击溃。

国民党军攻势越来越猛,炮火发疯似的倾泻在阵地上,工事被摧毁,地堡被炸塌,一连伤亡过半,国民党军冲进了前沿阵地,连长刘景山立即组织反击,一阵拼杀将敌消灭,这时又上来股国民党军,把他们包围了,刘景山高喊:“上刺刀,跟我冲”,又一个猛烈冲击,杀退了国民党军,他在追击敌人时不幸壮烈牺牲。

7、纪仁祥

12日战场的平静,引起四纵首长的警惕,预感到敌军正在调整部署,新的恶战即将开始。这天夜里,各部队都派出小分队,深入敌后侦察敌情。第34团决定派出团侦察排班长纪仁祥等七名侦察员,潜入敌人纵深搜集情报,设伏抓“舌头”。

10月12日晚7时,侦察员们化装成被国民党军抓来修工事的民夫,偷偷越过饮马河,摸上了敌前沿工事。他们发现有个碉堡是空的,这是潜入敌人腹地的一个空隙。七个人越过封锁线,进到敌前沿封锁线纵深300米的交叉路口处。他们设伏不久,在通向敌前沿阵地的大路口出现了几个不真切的人影。这些人影不紧不慢左摇右摆地朝交叉路口晃来,共是三个人,一个还穿着军大衣。纪仁祥盯住了这个穿大衣的作为捕俘目标,发出了行动信号。

三个敌人发现前面有情况,问:“哪一个?”

纪仁祥答:“军谍报队的!”侦察兵们按分工像猛虎扑食似的扑了上去。三个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刺倒了一个、开枪打倒了一个,穿军大衣的被俘。侦察兵们把这个胖子架起来,按计划顺原路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抓的这个“舌头”原来是昨天才登陆的敌第92军第21师第63团副团长高禄臻,是广东人。

纵队对这个“舌头”很重视,纵队政委莫文骅用广东方言亲自审问。

高禄臻供称:“华北剿总直辖独立95师和督战室主任罗奇于10日登陆,92军21师随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于11日登陆。为了拿下塔山增援锦州,蒋介石到葫芦岛亲自部署,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亲自指挥海空军参战。两天攻击,寸步未进,蒋介石大发脾气,大骂将领无用。今天又派参军罗奇到葫芦岛督战。”

“今天准备一天,组织军官看地形,明天由独立95师担任主攻。各部队都组织了敢死队,成立了督战队。”

高禄臻的口供引起了各级指挥员的警惕,进行有针对性的布防,准备迎接一场更激烈更残酷的厮杀。

8、钢铁勇士张永昌烈士

张永昌,黑龙江省北安县人,1930年6月出生,1947年4月入伍。在塔山阻击战时任第4纵队12师34团警卫连3班长。他带领全班勇猛杀敌,死守阵地,抗住了敌“敢死队”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1948年10月被纵队授予“毛泽东奖章”。

在闻名中外的塔山阻击战中,流传着许多传奇式的故事,涌现了一大批钢铁般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个“半个耳朵”的故事,讲述的就是“钢铁勇士”张永昌。

塔山阻击战的第4天,敌军凭着空中有飞机,海上有军舰,地上有大炮,向警卫连阵地发起了疯狂进攻。警卫连1排的阵地是几个坟堆连成一块的小营盘,绕着坟堆修了一条不到10米的壕沟,紧贴壕沟还修了6个地堡。3班长张永昌和1排的战友们就在这里一起阻击敌人。

用金钱收买的敌“敢死队”,在炮火的支援下,成群结队地向我阵地涌来。敌人见我阵地始终没有什么动静,便大声叫嚣,杀气腾腾地向我扑来。

张永昌带领3班人员迅速插入敌人侧翼,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敌人发现侧翼只有1个班的兵力,便调集2个排向3班阵地冲来,3班战士英勇顽强,越打越勇猛,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

战斗持续6个小时后,壕沟基本陷塌,沟里尽是浮土,6个地堡被敌人连续的炮火炸掉了5个,剩余的一个也只留下个骨架子。不多时,敌人又向一排阵地发起了攻击,爆炸声把耳朵都快震聋了。此时,敌人又发起了新的冲击。眼看敌人冲到壕沟前20米时,1排战士突然开火,敌人一排排倒了下去。

张永昌大喝一声,跳出战壕,指挥全班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敌人面对端着刺刀,威风凛凛的战士,吓得目瞪口呆,连连后退。张永昌趁机冲了上去。一连刺倒5个敌人,当刺倒第6个敌人时,由于敌人用力挣扎,竟把枪托折断了,张永昌立即从地上捡起一支带刺刀的枪,杀得敌人鬼哭狼嚎。这时他也受伤30多处,鲜血染红了全身,衣服被撕得不成样子,身体也有些支持不住了。此时,一个敌人冲上来从后面抱住了张永昌,2人扭打在一起,拳来脚往,张永昌体力渐渐不支,忽然他灵机一动,一口咬住敌人的耳朵,敌人一声惨叫,接着他便从刀鞘里拔出匕首直捅敌人的腹部,最后自己也因负伤过重,再也没有起来……

当全连官兵找到张永昌时,发现他嘴里还含着敌人的半个耳朵。战后,张永昌被纵队授予“毛泽东奖章”。半个耳朵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开了……

9、纪守法

更残酷的厮杀又开始了。敌人如黄色的潮水一般涌上来,我军用机枪、手榴弹把他们一排排打倒在阵地前。我军的后备队不断向敌军反冲锋,在阵地前反复拼杀,刺刀见红。将近中午时,28团6连组织反出击,因跑出阵地太远,得不到火力支援,遭受敌军轻重机枪的扫射,全连伤亡严重,机枪班班长纪守法和两个战士,被困在敌军阵地上,与部队失掉联络。

面临这样险恶的环境,纪守法根本没考虑个人安危,他眼看敌军仍在向我军阵地打炮进攻,决心在敌人背后寻求战斗,以减轻阵地上战友的负担。

一个新战士犹豫地说:“就咱三个人,还不是给敌人送肉吃?”纪守法说:“呆板地守正面挨炮多,要想减少自己的伤亡,还是到敌后有利。立功这就是机会!”

两个战士受到鼓励,决心跟班长一起干。他们脱下棉袄,只穿里面的黄衬衣,与国民党兵颜色相似。他们提着一挺轻机枪利用自然沟隐蔽运动。一边侦察,一边前进。半路抓住一个国民党伤兵,问清附近有个炮兵指挥点。他们绕到敌人背后,突然开火,打掉了这个指挥点,使敌军炮火失去指示目标,无法向我方阵地轰击。在敌人的工事旁找到一箱手榴弹,纪守法三人向敌军人群扔去一串。敌军听到爆炸声以为是我军开炮,顿时乱成一团。

10、瞎子背瘸子

坚守白台山9号阵地的第35团3营7连连续击退了敌第157师所部的几次进攻,伤亡也很大。

9连奉命配合7连反击。9连一反击,敌人就退却了。9连战士宁吉高跑到6号阵地前沿监视敌人。上来了一个排的敌人。宁吉高的一支步枪封锁得敌人抬不起头。不到六七十米的距离,敌人整整爬了一个钟头,还有30多名敌人“撞”上了宁吉高的枪口。宁吉高的子弹打光了,只剩下两颗手榴弹。他瞅准敌人拥向一条小沟的机会,把最后的两颗手榴弹甩出手。这时,敌人的一颗手榴弹飞来,宁吉高飞起一脚,把手榴弹踢出去老远爆炸了;接着又飞来第二颗,宁吉高眼明手快,捡起来又甩给了敌人;飞来的第三颗手榴弹在宁吉高身旁爆炸了,他两眼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在9号阵地上躺着7连的伤员,也躺着国民党兵的尸体。7连的伤员第一个爬上来的是战士冯日升。他在反击敌人时,又腿被打断了。他忍着疼痛向自己的伤员爬去。冯日升爬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宁吉高跟前,见他全身是血,棉衣还在冒烟。冯日升赶快把宁吉高身上的火扑灭。宁吉高苏醒过来,睁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急得他两手在地上乱摸。

“我的枪,我的枪呢?”宁吉高抓住冯日升的手,急切地问:“你是谁?”

“我是7连2班长冯日升。”

“你是怎么回事?”

“我两腿被狗咬了,走不动了。你的眼睛…

“没事,就是什么也看不见。”

眼睛看不见的9连宁吉高背着两腿被打断的7连冯日升,在冯日升的指点下,一脚浅一脚深地撤下了阵地。

 

 

二、塔山阻击战的支前事迹

1、抢修工事

塔山阵地车水马龙,人潮如涌。一辆辆大车拉着枕木、铁轨、石头上阵地,许许多多的民工们手抬、肩扛麻袋、沙石在阵地上奔跑。塔山周围的群众更是全力以赴,纷纷把自家的门板、炕沿、木箱、木柜送上阵地。战士和群众肩并肩用一锹锹的泥土和一块块的石头,以箱子、柜子、麻袋装土做掩体,以门板及枕木垒石为掩盖,争分夺秒抢修工事。并纷纷向解放军表示:“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因为在对面大东山、小东山、影壁山一线高地,敌人筑有坚固工事,投放了重兵,随时都有可能向阻击阵地发起攻击。塔山地势较低,又是在敌人炮火射程之内,所以,早一分钟筑好工事就早一分钟保护自己、抵御敌人,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拚命抢时间争速度,一分一秒也不能停下。

阻击战打响后,敌人将大量炮弹倾泻到塔山阵地上,修好的工事被炸塌。塔山堡和周围几个村庄的民兵和乡亲们,拿起锹镐,扛着门板、炕沿及碗橱等木料,连夜帮助部队抢修工事。他们还从北宁铁路上扛回200多根铁轨和枕木,对工事进行加厚加固。经常是敌机刚刚飞走,大火未灭,硝烟未散,他们就奔向现场,抬钢轨、扛枕木、挑沙子,填平弹坑,铺设道路。他们抱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坚定信念,工事毁而复修,直至战斗胜利。

4纵进驻塔山后,立即开始动员当地群众转移,争分夺秒抢修工事。塔山及周边村落,除了老人、妇女、儿童被动员转移外,在给盐主做苦工的魏朝臣、贫农王云成等带动下,在仅有200来户的塔山堡,单是为了支援解放军修工事就出动了200多人,主动拿起锹镐,扛着门板、炕沿及碗橱等木料,连夜修起一条东起打渔山、西至白台山8000多米长的交通壕。塔山堡村民周德顺、周艺等被国民党军抓去修工事,他们不挖,冒险跑回我军阵地上,帮助部队挖战壕三天。

2、碾米磨面

塔山人民响应县委县政府全力支前的号召,在塔山阻击战战斗尚未打响的时候,就紧急动员起来,担负起部队的粮食供应任务。他们日夜不停的为我军赶制干粮,运往前线。仅塔山堡一个村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为部队碾制了1200斤玉米面。

3、补衣做鞋

为保证前线将士对棉鞋、棉衣的需求,各级组织下发了赶制军鞋棉衣的动员令,经过广泛宣传和发动,使条例变成了广大妇女自觉地行动。广大职工提出“生产当劳模,保证前线不缺穿”的口号,积极为我军赶制军鞋、棉衣。

广大妇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絮绗运动,在她们中积极营造“絮绗是后方妇女应尽之义务”“被服生产是光荣”的氛围。开展劳动竞赛,使她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为支援前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大嫂夜补军衣1948年10月10日深夜,在饮马河畔一所破旧的农舍里,一位大嫂坐在炕下的地面上,正在为战士缝补破旧的军衣。她缝几针吹一吹火绳,就着火绳上那十分微弱的一点点光亮,针一针地缝着。炕上,战士们正熟睡着,执勤归来的大个子班长面对此情此景,握了握手里的枪,又回到哨位上为战友也为大嫂站岗。天亮后战士们看到一件件补好的军衣,颇感惊异,大个子班长指着草灰盒道明了原委。原来,张大嫂见夜袭归来的战士衣服撕破了,点灯缝补又怕被河对岸的敌人发现,就坐在炕沿下的地上,点起火绳为战士补军衣。战士们深受感动,向张大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穆文珍夜做军鞋塔山堡有位穆文珍大娘,战前家人都动员她到亲戚家躲避一下战火,她执意不肯,她要守着她的家,她还要看看住在她家的战士们需要什么,及时提供帮助。塔山阻击战期间,穆文珍家住进了五位解放军战士。傍晚穆文珍正忙着烧火做饭,一位大个子战士从她身边走过,脚下发出了有节奏的响声,她循声望去,看到这位战士脚上穿了一双木屐,所谓的木屐就是用一块木板绑上几根带子做成的简易鞋,裸露的脚上裂着道道的口子,渗出了血。一问才知道,这位战士名字叫杜文华,是连里有名的大脚排长,部队发的鞋他都不能穿,只好用木板凑合着。穆文珍大嫂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脚上绑了这么一块木板打起仗来多不方便。晚上她悄悄来到战士屋里,偷偷量了杜排长的脚,找出家里的袼褙和仅有的一块皮子,拿起锥子,在小油灯下一针一针做起鞋来,炮弹震得窗棂哗哗直响,她就躲到炕沿底下继续做。村子里枪声、炮声一夜未断,穆文珍手里纳鞋的锥子也一夜未停。天亮了,一双特号鞋做好了。杜排长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大娘的心意,狠狠打击敌人,报答人民的恩情。”

4、赵炳南火线送军粮

当塔山阻击战进入相持阶段时,前线将士为守阵地三天三夜不下火线,给养一时中断。为确保一线战士吃上饭,塔山村民赵炳南一行三人冒着枪林弹雨往前线送军粮。

上前线的途中要经过一片500米的开阔地,别说背着一百多斤的干粮,就是一个人徒步前进也万分危险。只见赵炳南背着干粮奋力向前线冲去,当敌人发现他时他离前线只有100米的距离,敌人集中火力向赵炳南开火,赵炳南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背着干粮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百米距离他一连跳过了近40个弹坑。当他背着干粮跃进我军战壕内时,战士们一看他背的干粮袋子上被子弹打了9个洞。部队首长眼含热泪紧握赵炳南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塔山的老乡。”如今赵炳南在火线送军粮的袋子已被保存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里。

塔山村民王云成多次往阵地送水,有时炮弹在身后爆炸,他拍拍身上泥土,继续往上跑,不断地把水送到阵地上。

塔山村一位年过6旬的周妈妈,在给战士送水的途中被敌人子弹击中,壮烈牺牲。人们把周大娘用的水桶保存下来作为纪念。

5、王树德献木料

1948年10月14日,塔山堡的战斗已进入最后的激战阶段。敌人被我军击退后,借助海上军舰的火炮和空中的飞机向我前沿阵地狂轰滥炸,我军前沿工事被毁。塔山村民王树德听说后急得不行,他决定献出埋在地下的三间房料。王树德的这三间房料是从虎口里夺回来的。国民党军修工事要他的木料,曾把他打的死去活来,全家人还差一点都丧了性命。为了怕国民党军再来逼他要这房料,他才埋藏在地下。他套车把自己的三间房木装到车上送到了阵地。当时部队首长问他是否舍得吗?王树德一再说:解放军为我们命都舍得,我还有什么舍不得呢!不消灭国民党,盖上房子也没好日子过,为咱子弟兵修工事要紧。王树德老人又得知工事的藏身洞地面潮湿,他又把自家的谷草送给部队战士做铺垫。

当村民听说王树德为了支援解放军修工事,主动献出了这三间房料,都齐声称赞,并纷纷向解放军表示:“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许多人立刻跑回家,把凡是修工事能够用得上的东西,包括门板、炕沿、柜盖、窗户、碗架、箱子、棺材板等都献了出来,一股脑地往阵地上送为我军加固工事。许多孩子把当木枪、当木马玩的一米多长的短木棍也送到了阵地上。老贫农王素林不仅把家中所有的四块门板、四扇窗户、一个碗架送上了阵地,又把家里五六双被褥送到阵地为战士们铺战壕。

6、做向导

康贵信塔山阻击战前几天,作战部队都先要在后方集结,然后再到塔山前线,当地群众主动给部队带路,把部队带到前沿阵地或者每天晚上带部队过去修工事,到凌晨才回来。

当年只有十七岁的康贵信,在两位解放军同志要到孙屯去,不知路途时,他主动带路。途中与解放军交谈时,得知前沿阵地急需麻袋,便带领解放军同志到盐主董老焕家去取,并勇敢地揭穿董老焕不愿献出麻袋的谎言。取出麻袋后,他又到村子里找来一头驴,两次牵驴把麻袋送到战斗最激烈的前沿阵地——铁路桥头。毛驴的腿被子弹打伤,自己也险些中弹,但康贵信自己并未因此而畏却。

部队需到后方取棉衣,一时人手不够,康贵信挨门串户召集了28人,帮助部队去后方取回棉衣送到阵地。

李素兰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几位解放军战士到朱家洼子去执行任务,行至上坎子村时迷了路,当时中年妇女李素兰扔下不满周岁的孩子,亲自把解放军战士送到朱家洼。

范中发在塔山阻击战开始前,我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一个侦察班因地形不熟两次侦察都没有完成任务。塔山上坎子村民范中发主动提出带侦察班到红旗营子(在两锦公路附近)一带侦察。在夜幕的掩护下,范中发带领战士摸到敌人的阵地前,弄清了敌方情况。在返回的路上,敌人发射照明弹发现了他们,为了保证侦察班战士们的安全,范中发奋力向旁边跑,吸引敌人的火力,范中发中弹牺牲了,而战士们却安全返回了。地方政府去慰问,他的家人说:“为了子弟兵的安全,中发他死得值。”

魏朝臣为了配合前沿阵地小分队插入敌后夜袭敌人,塔山村民有许多人当向导。民兵魏朝臣在漆黑的夜里,为一支小分队带路,从塔山北面绕到杨屯,突袭敌人腹部;然后又从杨屯领回另一支小分队,一夜往返40华里,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7、模范支前村长杨宝林

徐屯村距塔山不到四华里,村南数百米处就是解放军与敌人展开鏖战的白台山。当解放军浩浩荡荡开进徐屯村时,村干部都已不知去向。为了支援前线,保证前方战斗的胜利,19岁的杨宝林主动要求担任村长,挑起支援前线的重任。杨宝林向部队首长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支援前线的任务。他带领村干部一起宣誓;“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部队要打仗,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杨宝林带头在家里立了两口12印的大锅。为了改善部队生活,他把家中仅有的7只羊杀了,还拿出了家里60多斤小米。在他的带领下,农民有粮出粮,有物出物。此后,杨宝林开始千方百计筹粮,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徐老四是屯里的大地主,家里囤积了很多粮食。杨宝林找到徐老四,向他借粮,但徐老四说什么也不肯把粮食拿出来。杨宝林果断采取措施,迫使徐老四把粮食拿了出来。一些地主富农见状,乖乖地拿出了家里的粮食。

为了让战士精神饱满地投入战斗,杨宝林经常为大家调换口味。一些关内来的战士不习惯吃米饭,杨宝林让3名民兵轮着推碾子,将玉米掺上黄豆面做成黄橙橙的大饼子,再加上羊肉炖白菜,战士们吃得别提多香了。

一天,杨宝林冒着危险和司务长骑马到虹螺岘去买豆油。刚出徐屯,就遇到了敌机轰炸。杨宝林和司务长受伤从马背上滚了下来,浑身是血。敌机走后,两人简单包扎了一下,又继续赶路。买完油,两人急忙返回。晚上战士们吃上了油炸地瓜。看到战士们吃得高兴,杨宝林欣慰地笑了。

在塔山阻击战期间,杨宝林带领村民共向部队筹粮5万斤,宰杀羊160余只。部队首长和战士称赞杨宝林为“模范支前村长”。

8、把指挥所设在我家

塔山阻击战进入白热化以后,塔山堡战场一线指挥所多次被敌人发现而不得不撤离。支前民兵王云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找到指挥所的首长说:“我家的位置比较隐蔽,不易被敌人发现又便于指挥,把指挥所搬到我家吧。”首长说:“指挥所是敌人炮击的重点目标,很危险的。”王云成拍着自己胸脯说:“危险我不怕,战斗打得那么激烈,要是把指挥所设在别处,咱子弟兵不是更有危险吗?首长快下命令吧。”

指挥所搬到了王云成家,为首长有效的指挥作战奠定了基础。

9、用饭瓢为伤员接尿

塔山支前群众,不仅冒着危险把伤员从阵地抢运下来,为了及时抢救战士生命,把自己的家作为临时医院,使很多战士脱离生命危险。伤员住处干干净净,炕烧得暖,被子准备得多,伤员一住下,村中妇女就提着小筐前来慰问,喂水、喂饭、洗衣裳、接大小便在塔山阻击战中,民工担架队员也经受了战火的考验。由阵地到救护所约三里地,每夜往返六、七次,甚至九次。通常是下午4点出发,翌晨8点收工。任务重时要提前一小时出工,推迟一两小时收工,到前沿阵地去抬重伤员会遭遇敌人攻击,天亮时活动又有敌机袭击,时时都处在生命危险中。

一名腿部负伤的战士要想撒尿,但侧过身子很困难。队员老李毫不犹豫地解下腰间挂的小饭瓢,给伤员接尿,伤员不肯,他知道,这个小瓢既是喝水杯,又是饭碗。老李诚恳地对伤员说;“同志,你不要动,动就疼的厉害,还会出血。往饭瓢里撒尿怕什么!都是穷哥们,我不嫌脏,只要你能减轻痛苦就行,快尿吧,甭憋坏了,饭瓢过后一洗就干净了。”伤员见他这么诚恳,没法再推迟,边尿边激动地说;“谢谢!谢谢!”其他队员看到老李对待伤员的真怀流露,敬佩之心由衷而起。从此,队员用饭瓢给伤员接尿成了一中队约定俗成的惯例。

10、勇敢担架队

部队打到哪里,担架队就跟随到哪里。为做好伤员抢救转运看护工作,增强阵地支援力量,中共锦西县委、县政府将参加攻打绥中、兴城刚回来的两个营的担架民工,立即派往塔山参战。民工们除了在炮火硝烟中抢救伤员外,还连续奋战3天3夜,帮助部队修复工事,3名担架队员被炮火击伤,但队员们毫不畏惧,坚守岗位,不离战场。在抢救伤员时,为了减少伤员痛苦,民工们每接到任务,不管多么危险,都千方百计迅速转运,保证安全。

担架队员在救护过程中为保证伤员不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安全顺利到达后方医院,他们发明了“三勤”工作法。“三勤”:一是脚勤,及时检查担架是否牢固,伤员是否安全;二是眼勤,既要做好担架员,又要做好看护员;三是嘴勤,多鼓励安慰伤员,减轻伤员痛苦。

为了不让伤员冷着,担架队员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伤员身上;不管路多艰难,队员们都尽量保持平衡;伤员伤口化脓,他们就用淡盐水洗净。

锦西县新台门转运站担架队员负责往建昌县鸽子洞转运伤员,每日往返96华里,连续8天,运送伤员900多人,使伤员及时得到治疗。锦西县六区黄土坎村接到140多名伤员转运任务,当时人力不足,区政府立即动员附近21个村的干部带领民工出动,分片包干,一天一夜就完成了任务。民工王余带领18付担架运送伤员,途中又遇到3名伤员,虽然全部担架已满员,但还是想办法把这3名伤员也运送到后方医院,结果是18付担架抬走21名伤员。整个阻击战期间,锦西县共出动担架2622付,担架队员和民工1.8万人,抢救运转伤员5800余名。

从塔山至后方各个交通要道,几乎是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热心伤员护理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给伤员喂水、喂药,问寒问暖。塔山台子沟田槐山家里住了4名伤员,被窜进村国民党军一个连长发现了,把田槐山绑起来要枪毙,逼他交出伤员。但田槐山毫不畏惧,巧妙对付,将卖牲口换来的13两大烟土送给了国民党军连长,这才支走了敌军,保住了伤员。

塔山支前群众,不仅冒着危险把给养送到阵地,还不顾安危把伤员及时抢救下来。村民魏朝臣同志,正值中年,他在战火中抢救伤员。一次,王云成同志从前沿阵地返回时,见到一位战士身负重伤,不省人事,就不顾一切迅速把这位重伤员背到家里,经抢救和精心护理,终于使他脱离生命危险。

11、高成田为伤员挡子弹

一天,因伤员多,上午10点钟担架队还没收工。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敌机在空中反复盘旋,四处寻找目标。

我们抬着伤员正走在一条乡间大车道上。道旁有一条浅水沟,沟沿稀疏的长着几株叶子渐黄的柳树。见飞机朝我方越飞越低,队长就高喊:“快到沟里隐蔽!”话音刚落,飞机就俯冲下来进行扫射,打得地皮一溜飞烟,留下了一道道像被犁过的垄沟。队长刚卧倒时,抬头观察队员的行动,发现高成田比别人迟缓。敌机过后,队长爬起来向高大爷跑去,却见他两手两脚支撑着身体趴在伤员身上,还没有爬起来,就赶忙掺扶高大爷站起。高大爷喘了一口粗气,然后慢慢地说;“敌机扫射,我不能让伤员再次负伤。”原来他是在用自己的身体给伤员挡子弹!伤员流着泪连连地说;“太感谢了,太感谢了!”高大爷有点不好意思似的,连声地说;“没啥了不起,没啥了不起。”

经中队商量,决定给高成田记小功一次,并请高大爷在中队会上发言。高大爷脸红红地说;“没想到,我干这么点事,还给我记功,这是我应该干的。我当时啥也没想,就是不忍心让伤员再次负伤。我若不是来抬担架,还体会不到,我们穷苦农民翻身解放,是解放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容易呀!人家图个啥?!咱们要不照顾好他们,对不起良心呀!嘿嘿,我不会讲话,反正直话直说呗!”

高大爷拥军的纯真感情,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给中队树立了学习榜样。隔日,师《战线报》报道了高成田的光辉事迹。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本文由 澳门法治报 作者:陈龙狮 发表,其版权均为 澳门法治报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澳门法治报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