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海:解读节气“秋分”

张振海:解读节气“秋分”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解读节气“秋分” • 专栏作家 张振海

一、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详见概论和纵览 可参见“立秋”篇

二、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  详见概论和纵览 可参见“立秋”篇

三、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指南 详见概论和纵览 可参见“立秋”篇

2023年09月23日14:49:46节气 秋分

 

,是多义字,含义丰富。别写:秌、穐、龝。

,一年四季的第三季,收获的时节。指成熟的庄稼。指一年的时间。指特定的时期(多事之秋,多指不好的)。指运动和游戏的器具,秋千。还是姓氏。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后又添加“禾”旁。

本义:庄稼成熟季节、谷物收成时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的主要含义是收。为什么秋=禾+火,我觉得可以解释为:禾谷经过夏天火灼成熟了。

这里主要是庄稼成熟的季节、谷物收成的时节。

分:多音字,fēn和fèn。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

fēn把整体变成几部分;使联在一起的事物离开,跟“合”相对。

fèn构成事物的不同物质或因素,部分,名分、名位、职责、权利等的限度,人与人相处的情感、情义。

分:多义字,多领域、多学科使用。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区划开,提取出或产生出、独立出,散离、辨别……一半,二分之一,半个世纪,昼夜均分,春分,秋分……这里读fēn,主要是平分、一半的意思。

秋分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秋季的第四个。每年阳(公)历的9月23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80°即是。“两分”(春分、秋分)之一。今年是9月23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秋分者,阴阳相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解读:“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的终止,“秋分”正好是季节的中间,秋季凉爽的真正开始。

秋分这一天,把秋季90天均分,前后各45天;把昼夜24小时均分,上下各12小时;“立秋”开始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到秋分阴阳平衡、平分了。这一天既是“季节平分”,又是“昼夜平分”,也是“阴阳平,寒暑平”故称秋分。

这天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渐寒的季节。日平均气温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空气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秋分之后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而宜人的时节。

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步步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三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再五日蛰虫坯户,又五日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

解读: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解读: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三候,水 始 涸。

解读:水气不像夏季那么充沛,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特点

秋分的气候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渐冷的季节。

地域:南北两重天

江南降温较慢,依然秋雨绵绵,迎来小阳春,金风送爽、云淡风轻。

江北降温明显,进入美好宜人的最佳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

东北、西北降温较早、较快,可见霜、雪。

气候:呈三大特点

1、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变短,黑夜变长(冬至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2、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高于10℃以上。

3、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步入深秋季节。

奇观:太阳整日待在地平线

因为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所以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是农时的重要节气,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太阳直射的位置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太阳的辐射越来越少,地面散失的热量越来越多,气温降低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抓好“三秋”(秋收、秋耕、秋种)生产,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有些地区要充分利用秋季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

习俗

秋分习俗比较重要的有:祭月节、竖鸡蛋、吃汤元、粘雀嘴、吃秋菜、送秋牛、品秋蟹 等等。

★祭月节。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帝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中国传统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的,选一名主祭(统领全面工作),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担任赞礼、执事帮助祭月。

最初祭月、拜月、赏月的“祭月节”是定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一天,后来由于每年“秋分”在阳历9月23日左右,而农历八月的日期不固定,如果适逢月初或月末,赶不上月中,这天就不会有圆月。而如果祭月、拜月,没有圆月则大煞风景。华夏先民需要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满月、明月来举行的祭月、拜月、赏月、追月、玩月的庆典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改至并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把重任交给了“中秋”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望月阁”的古迹,就是佐证。

★竖鸡蛋。古老的中国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深奥的“卵文化”“蛋文化”。有文字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实际可能比这更早)为了祝福秋天来临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这是古人均衡的理念,是古人最早认知“春分”“秋分”并赋予神秘寄托的体现,也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敬重之情。

秋分时节,“秋分到,蛋儿俏”。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成功者感觉天遂人愿,夙世奇缘,特别祥瑞。竖立起来的蛋,很风光。

★吃汤圆。不仅古代,现代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吃汤圆(元宵)的习俗。

★粘雀嘴。汤圆(元宵)除了自家食用还要煮二三十个没有包馅的,放到田边地头,用意是粘住鸟雀嘴,不让它们糟蹋秋收庄稼。这就是“粘鸟雀嘴”。

★吃秋菜。秋分时节,很多地方要吃一种野菜,叫“野苋菜”。全家人都去采摘。采回后与鱼片“滚汤”叫做“秋汤”。有民俗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庭安宁,身强体壮。

★送秋牛。秋分时节,把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和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民间善言善唱者,每到一家说些农时、吉祥的话,更是即景生情,随口而出,合辙押韵,喜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俗称“说秋”,说秋的人便叫“秋官”

养生

秋分作为白天、黑夜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阴平阳秘”。《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不可出现偏颇。

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温燥,秋分之后凉燥。温与凉的变化,与每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锻炼重在益肺润燥。饮食调养应多喝水,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要特别重视内守阴气,凡起居、运动、饮食、精神等方面皆不能离开“养收”原则。

四、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奇观  详见概论和纵览

文化贡献  详见概论和纵览

文化遗产  详见概论和纵览

文化经典  详见概论和纵览

秋分配诗词

唐•元稹诗选《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颻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文化杂谈  详见概论和纵览

下面更精彩

秋分的谚语

春分和秋分,昼夜都平分。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详见另行介绍:中国传统的丰收节,中国当代的丰收节。

“秋分”,“中秋”一个是节气,一个是节日。

秋分节气

秋季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居中间,季节平分(各45天),把秋季一分为二,秋分之“分”为“半”之意。平分之

按公历(阳历)计算。秋季6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居中间,时间平分(各45天),昼夜平分(这天白天黑夜相等,各12小时)。平分之

中秋节日

在我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上、中、下,早、中、晚,一、二、三。

字音:zhòng 字义:地位居中的。排行第二的。在季度里就是第二个月。仲秋即为中秋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秋季是七、八、九三个月,八月(仲秋)为中间月十五日为(仲秋)的中间日。这一天既是季度的中间,又是月份的中间,中也。

详见另行介绍

(一)节气“秋分”•节日“中秋”的渊源

(二)节气“秋分”•节日“中秋”的异同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本文由 澳门法治报 作者:陈龙狮 发表,其版权均为 澳门法治报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澳门法治报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