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对华认知失误

引子:47年前的1975年我开始在西雅图英文报纸《邮情报》(Post Intelligencer)的“少数民族之声”专栏里撰写文章,该专栏持续4年到1978年为止。我为该专栏陆续发表了20多篇文章,其中首篇文章,用了“西雅图美籍亚裔示范组织董事长”头衔,标题是“一大误解”(A False Image)。此文有可读性,现译为中文发表之。

有一天我7岁的大儿子锡轮奔回家来向我哭诉:“爸爸,我回家途中有一个大男孩把我拦住,他抓着我,用手指把我的眼睛撑大,一面说:Chink! Chink!这是什么意思?(注:Chink是英语鄙视中国人之贬意词)

诸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他们和其他人群一样,是简朴正常的民族。然而,有许多时刻他们被描述成为特殊、神秘,甚而是绝对丑恶,用词如何就全靠指责者的解释和想像力了。

自从19世纪中叶华人抵达美国西岸以来,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描述是一变再变。

那时,当华人廉价劳力对美国提供急需的服务时,这包括开拓金矿,建筑横贯美国铁路,种植农田和开设洗衣店等,他们便被视为是“最守规矩和勤劳的”,“守法”,“知礼”和“温顺”的。

等到他们的劳务完毕,不再需要,经济竞争突起时,转瞬之间他们就变成“危险”,“可恶”和“罪犯”。那时加州一位检察官的说法是:“我相信中国人没有灵魂可以拯救,若是有,也不值得拯救。”

在日本于1941年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商人以大量的废铁卖给日本,制造了炸弹投向中国大地。

珍珠港受袭后(美对日宣战),中国立即成为美国“最值得尊重和勇敢的盟邦”。

1950年韩战爆发后,同一中国人民又成为“完全引人反感和灭绝人性”。

3年前的1972年,前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又是时来运转,美国对华看法是耳目一新。

是否是诸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是反复变化,而产生了这许多彼此矛盾的形象呢?或者,这些形象是美国人受暂时的经济、政治或其他偏见的左右而创造产生的呢?

中国人在美国的公众形象受到损害,出于美国一些偏执者不公正的宣传,误导其随从者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至今许多美国人还认为中国执有所谓的“扩张主义”和有计划将“共产主义”行销世界。

可惜的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三年以后,美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正常化仍然在一艘缓慢的船只上驶向中国。

美中恢复外交的一大障碍显然是美国的军事力量仍然存驻台湾。

很希望美国福特总统在其预期即将实现的旅华之行里可以改变这一情势。

在努力纠正诸多对中国和中国人错误理解和恶毒中伤的目标里,在美华人应该认识到,他们首要的选择就是要全力以赴,获得成功。他们不能把在美国只求个人发展,安居乐业,做为唯一的企求。

美籍华人年轻的一代对自己和根源的中国都已产生了更正面和自信的认识。

由此产生后果,他们对社区服务更加积极介入,对各式各样的种族歧视加以更主动和坦率的打击。

例如在西雅图,我们华人参加了室内运动馆的示威行动,青年们开设了“中国信息中心”,为不操英语的中国移民服务。中国学生启动了中国电台节目,专注于说广东话的听众。一个中国行动组织产生,用组织力量去打击种族歧视和偏见。

最终,我的最佳理想是,我儿子成为人父时不会再费心向他的孩子去解释“Chink! Chink!”了。(注:此愿如今已完全实现,Chink之称已不再入耳。)

补记:回看这篇40多年前撰写的文章,有很多回味。至今中美关系已纠缠不断,十分复杂。在美华人似应利用美国优良环境完善自己,对美国社会做出贡献。有余力、余心则可努力促进美中合作,为中国进步效劳。

消息来源:澳门法治报

责任编辑:陈龙狮

本文由 澳门法治报 作者:陈龙狮 发表,其版权均为 澳门法治报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澳门法治报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2

发表评论